□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春
□ 法治日報全媒體通訊員 曹玲耀
早上8點,杭州武林路漸漸熱鬧起來,沿街的商鋪陸續(xù)打開門面,迎接新的一天。在這條熙熙攘攘的老牌商業(yè)街上,有一群身穿“武林大媽”紅馬甲的平安志愿者也開始忙碌起來,調解糾紛、平安宣傳、安全巡防……
無論刮風下雨,周邊商戶、居民都能看見這抹“志愿紅”,他們就是聲名遠揚的“武林大媽”。經過8年的發(fā)展壯大,這支隊伍已經從最初的18人發(fā)展至超過16萬人,腳步遍及杭州市拱墅區(qū)18個街道、171個社區(qū)、1406個網格,成為杭州基層治理中的一抹“暖色調”。
完善體系架構
2002年7月,拱墅區(qū)長慶街道建立全國第一個樓道黨支部,2016年武林街道樓道老黨員發(fā)起平安志愿服務倡議,在平安志愿服務實踐中“武林大媽”跨越性別、年齡、職業(yè)的界限,廣泛吸納社會工作經驗豐富的退休人員及專業(yè)人士。
依靠人頭熟、地頭熟的優(yōu)勢,“武林大媽”隊伍走得進家門、說得上話,涌現(xiàn)出了不少調解“行家里手”:潮鳴街道漏水調解專家王維生,專業(yè)能力過硬、調解方法有一套,深受居民信任;祥符街道的費國娣大姐,專門調解重大矛盾糾紛,并成立“費大姐調解工作室”;長慶街道的婚姻家事糾紛調解員潘美華,還獲得“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稱號。
浙大御蹕社區(qū)某棟401的住戶雨棚損壞,懷疑是樓上501曬東西時砸壞,雙方因賠償金額差距過大產生長達數(shù)月的鄰里糾紛,一度要訴上法院。“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潘美華知曉情況后,從法律與道理角度出發(fā),站在兩戶居民立場上看問題,多次上門與雙方談心交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積極調解矛盾糾紛,用時十余天,妥善化解了此次長達數(shù)月的鄰里糾紛,重塑睦鄰友好關系,避免了矛盾激化。
除調解之外,不少調解員還做起了“培訓導師”,把自己的調解經驗傳授給其他年輕調解員,并通過舉辦調解員技能比武,驗收學員的學習成效。“調解員越來越多、越來越專業(yè),就能有效為老百姓講法律、宣政策、調糾紛?!迸嗣廊A說。
平安志愿隊伍的壯大,不僅需要“領頭雁”的帶領,更要有完善的體系架構。拱墅區(qū)出臺《“武林大媽”平安巡防管理制度》《“武林大媽”日常志愿服務行為規(guī)范》,區(qū)級層面成立“武林大媽”平安志愿服務指導中心,街道層面設立18個街道“武林大媽”平安志愿者服務分中心,加強對“武林大媽”隊伍的指導管理,不斷深化“武林大媽”平安志愿服務品牌內涵。
健全工作機制
“武林大媽”通過“走一走”掌握安全隱患,“看一看”發(fā)現(xiàn)鄰里糾紛,“認一認”熟悉小區(qū)情況,“說一說”強化平安宣傳,“做一做”當好社區(qū)助手,“幫一幫”拉近鄰里感情,實現(xiàn)大事全局聯(lián)動、小事“一格”解決。
今年4月,武林街道中北社區(qū)“武林大媽”趙金芳在日常巡邏中發(fā)現(xiàn),小區(qū)里傳來一股焦煳的味道?!耙欢ㄊ怯芯用窦依镏鹆?!”通過直覺判斷,她循著這股異味迅速鎖定事發(fā)單元樓,并立即通知居民緊急疏散。后來,消防隊員趕來滅火,才知是房主錢大伯燒飯時不小心睡著了,爐灶上的鍋里燒糊起火冒煙。
“幸好有驚無險,要不是‘武林大媽’及時發(fā)現(xiàn),一旦火燒起來了,后果不堪設想?!卞X大伯說。
近年來“武林大媽”已參與平安巡防61萬多人次,報送各類隱患信息14.7萬余條。
為平安志愿服務更好地融入基層治理實踐,拱墅區(qū)還建立培訓交流機制,成立“武林大媽”平安學院,常態(tài)化開展平安培訓,2023年開展“武林大媽平安小課堂”“武林大媽普法學院”百余場,常態(tài)化開展消防、應急等演習演練,全方位提升“武林大媽”平安志愿服務能力。
激發(fā)內生動力
拱墅區(qū)把“武林大媽”顆粒度細化到每個居民單元,實現(xiàn)幢幢都有“武林大媽”參與社區(qū)平安巡防,勸阻不文明行為,排查不安全因素,筑牢群防群治墻,織密安全網,構建“全天候、多角度、立體式、無縫隙”的平安巡防體系。
特別在2023年杭州亞運會期間,拱墅區(qū)1406個社區(qū)網格和重點區(qū)域、4個亞運場館、2個亞運觀賽空間設置“武林大媽”志愿服務點,提供各項志愿服務。其中8萬名年輕志愿者為“武林大媽”注入新鮮血液,大大豐富了“武林大媽”的技能樹,拓展了朋友圈。
“武林大媽”的品牌影響力還逐漸吸引到多個志愿服務團體以及高校志愿者加入,比如浙江省文旅國際志愿者等單位聯(lián)合“武林大媽”平安志愿服務隊伍成立志愿服務聯(lián)盟,不斷完善“武林大媽”平安志愿服務矩陣。
樂觀、真誠、熱情,是每一位“武林大媽”性格的真實寫照,他們以無數(shù)微光匯聚時代暖流,彰顯社會文明的溫度和高度,用實際行動不斷書寫杭州基層治理的新答卷。
編輯: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