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董凡超
高中生田野自首為連環(huán)傷人案兇手,檢察官陳峰深入調查,發(fā)現真兇另有其人,最終真相大白、少年沉冤昭雪……10月13日,入選國家廣播電視總局2024—2025年“網絡視聽節(jié)目精品創(chuàng)作傳播工程”扶持節(jié)目的網絡微短劇《少年田野》正式上線。
《少年田野》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湖北聯影創(chuàng)藝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芒果TV等聯合出品,講述了圍棋天才少年田野在成長道路上遭遇困境,最終在檢察官陳峰的悉心幫助和引導下走出陰霾,實現自我成長與心靈救贖的動人故事。該劇以30集緊湊篇幅,開啟一場關于罪與罰、法與情、救贖與成長的深度探索,生動展現了近年來檢察機關通過依法履職,在加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犯罪預防、教育感化等方面取得的積極成果。
創(chuàng)新敘事“寓教于劇”
作為一部檢察題材懸疑短劇,《少年田野》劇組進行了大膽創(chuàng)新。該劇巧妙融合懸疑、犯罪與青春元素,通過細膩的人物刻畫和層層遞進的情感張力,為觀眾帶來沉浸式的觀劇體驗。
“以真實案例與社會調研為‘土壤’,確保故事扎根現實;以戲劇張力為‘枝干’,吸引觀眾深入故事核心;最終,以情感深度為‘果實’,旨在觸動心靈、引發(fā)思考。”導演曹涌表示。
《少年田野》在還原案件本身的同時,將視角深入至家庭環(huán)境、社會成因與青少年心理掙扎等層面,力圖展現未成年人犯罪問題的復雜全貌。最高檢影視中心專職副總編審高斌表示,《少年田野》圍繞辦案實踐展開,生動講述了問題少年在法律框架下實現個人成長與內心救贖的故事。作品采用檢察履職線、少年成長線與職業(yè)群像線三線并行,通過案件調查、人物矛盾推進,巧妙融入“圍棋規(guī)則—法治規(guī)則”的隱喻,增強了劇集的法理邏輯與情感感染力,成功塑造了立體的檢察職業(yè)群像。
最高檢影視中心在劇本開發(fā)階段就深度介入,為劇集的法律邏輯、案件真實性與司法實踐提供了堅實保障,確保了作品既具備嚴謹的專業(yè)性,又富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這種“寓教于劇、以劇普法”的創(chuàng)作理念,旨在通過引人入勝的故事,讓普法教育“潤物細無聲”地觸達觀眾,尤其是青少年群體。
中國社會科學院視聽研究室主任、廣播影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博導冷凇對劇集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作品具備優(yōu)秀微短劇高潮前置、沖突前移、關系對立、合理穿越、溫暖結局5個特征,同時用懸疑的方式層層剝筍,以人設的反差、關系的反制、場景的反顧、契約的反叛、金句的反思、價值的反觀和結局的反轉,“埋鉤子+強揭秘”吸引受眾,最終實現了溫暖結局。該片營造了未成年人生活的“現實環(huán)境”“成長困境”與“媒介窘境”,是觀眾愛看的溫暖現實主義微短劇。
深挖犯罪背后根源
《少年田野》不同于傳統的單元劇模式,以一條貫穿始終的懸疑主線,深度聚焦一宗極具爭議性的未成年人連環(huán)傷人罪案。故事圍繞少年田野涉嫌卷入的復雜罪案展開,層層剝繭般揭示其背后交織的原生家庭創(chuàng)傷、扭曲的父子關系,以及檢察官在情與法之間的極致拉扯。
首都師范大學政法學院法律系教授肖怡認為:“《少年田野》立意非常好,短小精悍,特別有沖擊力。這部劇沒有將過錯歸咎于某個個體,而是與觀眾一起探究家庭關系對未成年人成長的重要性,對全社會塑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讓孩子獲得持續(xù)關愛、穩(wěn)定支持、清晰邊界與積極榜樣有非常積極的作用?!?/p>
劇中,陳峰在辦理“田野案”時,不僅面臨法律程序的嚴謹考驗,更承受著社會輿論的壓力與個人情感的沖擊。他必須在檢察官的理性職業(yè)身份與內心“拯救者”的沖動之間尋求平衡,而這一過程,也正是該劇試圖引導觀眾共同思考的核心——司法的意義,不僅在于懲治,更在于照亮那些迷失在黑暗中的青春。
湖北省人民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部副主任阮雪芹表示,《少年田野》在公眾情感焦慮和面對未成年人犯罪理性認識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田野的犯罪背后不是個人簡單善惡的問題,更多是社會遺留問題以及家庭破碎的創(chuàng)傷折射出來的問題。而陳峰在有力懲治犯罪的同時,進一步教育和挽救田野,正是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司法理念的體現,即寬嚴相濟,既寬容又不縱容。
深刻演繹復雜人性
《少年田野》由業(yè)內資深團隊操刀,曹涌攜手一眾實力派青年演員,傾力塑造了一系列立體而真實的人物形象。飾演田野的演員鄧澤鳴挑戰(zhàn)這一身世坎坷、內心復雜矛盾的角色,演繹其在感恩、恐懼、絕望與尋求救贖之間的微妙狀態(tài)?!半m然田野表現出了這個年紀不應該有的成熟、穩(wěn)重和格局,可終究他還是一個孩子,他很多行為就是孩子的行為。”鄧澤鳴表示,自己通過提前體驗生活以及感受田野生活環(huán)境,拉近了本人和角色之間的距離。
演員王樂夫飾演的陳峰,在理智與情感的漩渦中展現新時代檢察官的擔當與溫度?!拔矣X得法律是最后的防線,但有些工作需要做在法庭之外。”王樂夫認為,每一個走上歧路的少年背后,幾乎都有一個失能的原生家庭和缺失的成長陪伴。此外,演員李振宇飾演的田未明一角展現了扭曲而深刻的“替代性父愛”。演員李彥漫飾演的宋明月則充分展現出“別人家孩子”背后的雙面性。演員黃博遠飾演的嚴浩在外表痞氣與內心稚氣間的掙扎……每個角色都承載著深刻的社會議題與人性觀察,共同編織成一張關于成長、罪責與出路的情感網絡。
助推形成“護未”合力
據介紹,《少年田野》的誕生,是響應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微短劇+”行動計劃、創(chuàng)新法治宣傳形式的一次重要實踐,希望通過微短劇輕快節(jié)奏與強情節(jié)設定的特點,實現普法內容的高效傳播與下沉。該劇總制片人表示,選擇聚焦未成年人犯罪這一社會痛點,是出品方企業(yè)社會責任感的體現,旨在通過影視作品引發(fā)公眾對青少年成長環(huán)境、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的廣泛關注與思考。
湖北省檢察院新聞處、三級調研員朱曉華表示,《少年田野》對檢察新聞宣傳來說是一陣東風,宣傳未檢的東風。傳遞法律的溫度,為法治宣傳提供藝術化表達的范本。對檢察新聞宣傳工作而言,《少年田野》東風可借,更可期。
中國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副教授、未成年人事務治理與法律研究基地副主任苑寧寧也表示:“《少年田野》塑造了很有代表性的青少年形象,通過這部劇我們看到犯罪預防需家庭、學校、社會、司法四道防線。家庭是首道防線;學校要落實立德樹人,關注心理健康;社會需嚴防危害未成年人風險;司法要深挖犯罪成因,注重教育挽救。同時,需完善心理篩查、家校社配合及強制報告制度?!?/p>
編輯:吳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