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色香视频,www亚洲天堂,www黄色一片,伊人av一区,久久精品99国产精品日本,久热热热,成人三级在线看

法治號 手機版| 站內搜索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

厘清微信紅包轉賬性質還需更精確司法標尺

2024-01-26 16:23:12 來源:北京青年報 -標準+

唐山客

日常生活中,好友之間通過微信發(fā)紅包或者轉賬的情況十分常見。然而,雙方一旦因此產生糾紛,轉賬和紅包產生的經濟往來是否屬于同一性質?近日,北京市海淀區(qū)人民法院審結了一起借款糾紛案件,認定微信紅包與轉賬性質存在區(qū)別,紅包屬于贈與,轉賬則屬于借款,據此判令被告周先生償還原告劉女士借款12900元。(1月21日《法治日報》)

付較小金額走微信紅包路徑,轉較大金額走微信轉賬路徑。很多人在通過微信付款或轉款時,會下意識地根據付款金額的大小選擇發(fā)微信紅包或轉賬,并未考慮付款方式與付款性質之間的聯(lián)系。然而,北京市海淀區(qū)人民法院審結的這起案件告訴我們:一旦付款方、收款方產生與付款有關的爭議、糾紛,在一定的情形下,微信付款的方式還真能成為判斷付款性質的重要考量因素。

微信紅包的付款上限較低,僅為單筆200元,且根據民俗,“紅包”通常意味著贈與。而微信轉賬只是微信軟件的一種付款功能,與銀行轉賬一樣,是民眾或商戶等主體常用的付款方式之一。在案件中,付款方劉女士與收款方周先生對微信紅包、轉賬的性質各執(zhí)一詞,但劉女士不能證明所發(fā)小額微信紅包為借款,周先生也不能證明所收較大數(shù)額的微信轉賬為贈與。法院結合案件的具體情形,考慮到周先生曾向劉女士借款還款等情況,認定劉女士向周先生所發(fā)微信紅包共計2769元屬于贈與,劉女士通過微信轉賬向周先生支付的12900元屬于借款,既符合“誰主張誰舉證”的民事訴訟舉證規(guī)則,又在一定程度上貼合了微信紅包、轉賬的基本功能定位和民俗定位,具有合法性、合理性。

當然,贈與或轉賬都不必受付款模式、金額大小的限制,發(fā)較小數(shù)額的微信紅包也可能是借款,較大數(shù)額的微信轉賬則可能是贈與。在具體的案件中還需根據具體的案件情形和證據情況具體評判,不能一刀切地把微信紅包都定性為贈與,把微信轉賬都定性為借款。如果付款方能通過微信留言、紅包說明、其他交流信息或借款協(xié)議等證明微信紅包系借款,則微信紅包的性質就是借款;如果收款方有充足證據證明付款方有贈與的真實意思表示,付款方的贈與也符合事實邏輯,微信轉賬的性質就是贈與。付款方、收款方如付款意圖模糊,容易引發(fā)混淆、誤認,為預防化解糾紛、維護各自權益,不妨給微信紅包、轉賬做好備注、說明,或通過其他方式約定、明確微信紅包、轉賬的性質。

厘清微信紅包或轉賬的性質既需要個案判決,也需要更精確的司法標尺。微信紅包、轉賬功能的使用率越來越高,相關付款性質糾紛也越來越多。最高法應加強對這一涉法問題的關注,在對各地法院審結的微信付款糾紛案件進行總結、分析的基礎上,依據《民法典》《民事訴訟法》等法律法規(guī)、相關司法解釋,參照民間習俗,尊重意思自治規(guī)則,給出判定微信紅包或轉賬性質的規(guī)則和方法,明確具備哪些條件、符合哪些情形的微信紅包或轉賬是贈與,或是借款,明確付款方、收款方的舉證責任、證據形式和范圍。

規(guī)則立,標準清,則糾紛消,權益彰。統(tǒng)一、權威的司法規(guī)則和標準,能給各地各級法院審理有關微信付款性質糾紛案件提供精準的法律依據,給社會主體付款操作和維權提供法律指南,讓社會主體心中有數(shù),有助于提升司法辦案的規(guī)范性、公平性、合理性,有助于維護相關各方的合法權益。

編輯: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