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 子
“第一排的門票已被‘黃?!瘶藘r至20萬元/張”“看臺座位加3000元代搶費,內場加5000元”“有粉絲支付20000元代搶費”……近日,某人氣組合的演唱會門票再次被“黃牛”們盯上,引發(fā)社會輿論密切關注。
一邊是熱情歌迷的一票難求,一邊是瘋狂“黃牛”的借機牟利,兩相對比更加凸顯整治倒票亂象的必要性、緊迫性。要看到,當前文旅消費復蘇來之不易,大好局面需要社會各界共同維護。再進一步,從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角度看,唯有以強力扭轉破壞市場交易規(guī)則、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的行為,才能還人們一個良好的消費生態(tài)和文化體驗。
欲治其本,必知其根。有必要追問,“黃?!笔种械拇罅科痹磥碜院翁??綜觀媒體報道,其途徑不外乎以下幾種:其一,“外掛”搶票。有“黃?!毖邪l(fā)了專門用于搶票的程序腳本和軟件,以大幅提升在官方渠道的搶票成功率。其二,人工搶票。有“黃?!苯M建了專門的搶手團隊,進而在社交平臺瘋狂攬活。其三,販賣“內部票”。按照相關規(guī)定,面向市場公開銷售的營業(yè)性演出門票數量,不得低于公安部門核準觀眾數量的70%。而剩余的門票,往往會被主辦方等作為“內部票”使用,包含工作票以及部分邀請名額。
有關部門早已三令五申,“黃牛”交易是一種違法行為,其危害性決不容小覷。比如,交易的主動權在“黃?!?,其口頭承諾缺乏必要的約束力,消費者極有可能面臨財票兩空的困境。再比如,搶手需要提前拿到消費者的身份證號、手機號等敏感數據,這極有可能給個人信息安全埋下重大隱患。類似的過往案例不勝枚舉,個中的教訓不可謂不深刻。正因如此,唯有完善正門、堵住偏門,才是糾治倒票亂象的可行思路。
細究最近幾場熱門演唱會給出的解決辦法:有的平臺在購票前設置答題環(huán)節(jié),借此篩除那些借機牟利的“黃?!保挥械钠脚_取消轉贈票環(huán)節(jié),讓“黃?!倍诜e的大量門票“砸”在手里;有的平臺推出“強實名”購票,即身份證+人臉識別+紙質票“三合一”方可驗證入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有關部門亦在努力擠壓偏門的空間。比如,北京專門制定《關于開展營業(yè)性演出票務市場“黃?!狈欠ǖ蛊眮y象專項整治工作的方案》,并聯合多部門全鏈條打擊網絡“黃?!保褪斋@了社會一致好評。
需要承認的是,當前對“黃牛”的打擊大多還是局限在熱門演出現場的執(zhí)法活動,缺乏一定的前置環(huán)節(jié);整治倒票亂象更對集中在“堵”的層面,缺乏“疏”的相應措施等。為此,各地有必要繼續(xù)完善有關規(guī)章制度,優(yōu)化票務管理流程,嘗試探索建立全國統一的演出票務監(jiān)管服務平臺,謹防歌迷的盛宴成了“黃?!钡目駳g。
編輯:馬樹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