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鶴霖 王家梁
人們常說,五十而知天命。自2005年7月起,廖晨嵋這位1969年出生的干部便在貴州省貴陽市信訪局任職,面對這樣的說法,他帶著微笑回應道:“信訪干部的使命就是當好群眾的‘順氣筒’?!?/p>
在信訪崗位19年,他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把群眾的滿意度作為衡量自己工作成效的重要標準,先后在局辦公室、辦信處、書記市長交流臺、接訪處(群眾服務室)、市信訪局貴安接訪中心工作。
他政治立場堅定,思想素質過硬,保持著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兢兢業(yè)業(yè),任勞任怨,無私付出,不求回報。他秉持“群眾利益無小事”的原則,認真細致地對待每一個信訪事項,堅持以耐心細致的工作態(tài)度,傾聽每一位來訪群眾的聲音,認真記錄他們的訴求,并及時向相關部門反映,努力尋找解決辦法,做到凡是群眾反映的訴求合理合法、有政策依據(jù)的,為信訪人據(jù)理力爭。
2013年11月至2014年7月期間,廖晨嵋被派駐到省信訪局人民群眾來訪接待中心貴陽市接訪窗口。面對紛繁復雜的群眾訴求,他始終保持耐心,認真做好群眾訴求登記,努力協(xié)調督促有關部門認真辦理群眾信訪事項,解決了一大批群眾反映強烈、訴求合理的突出信訪問題。2024年1月,廖晨嵋再次被派駐省信訪局人民群眾來訪接待中心貴陽市接訪窗口工作?! ?/p>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近三年以來,廖晨嵋共接待群眾上千批次人次,組織召集和參加70多件突出信訪事項的分析研究、接訪調處等。他不僅努力辦好每一件信訪事項,還耐心宣講有關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規(guī)定,并利用豐富的調解經(jīng)驗成功協(xié)調和處理了貴陽市花溪區(qū)某民營客運企業(yè)的土地劃撥遺留問題等信訪事項,為社會大局穩(wěn)定作出積極貢獻?!?/p>
廖晨嵋注重不斷提升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不斷增強對黨的群眾路線的理解和實踐能力,政策理論水平、綜合協(xié)調能力以及處理各類信訪事項的能力得到提升,受到領導、同事和信訪群眾的肯定和好評。
編輯:張楚瑤